close
今天在網路上看到一段話:
每個孩子不一樣
同一父母所生
作者的老大、老二、老三個性都不同
我們怎麼能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比,把別人的模式硬套在自己身上?
我們和孩子嬉戲的時間很短
一般來說,十歲以後孩子就不再跟父母玩
但是童年和母親一起在地上翻滾的記憶卻是後來母子親密關係的基礎
孩子比較重要,家髒亂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很佩服作者的勇氣,她的婆婆每次來,都諷刺地說”你們要搬家嗎?”
她都坦然接受公婆的責難
而不屈服是不容易的
也因為作者自信心很足
所以她可以在別人送幼稚園的孩子去學字母時
讓她的孩子在家裡玩
因為「入學前學會了字母,上課就無趣,孩子就會討厭學校生活」
這當然是對
但不知台灣有多少父母可以抵抗「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句錯誤的廣告詞所引發的潮流?
堅持到底才是最重要的,父母不可盲從
父母應勇敢地放手讓孩子走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路來。
讓我聯想到幾件事
1.老張總是抱怨家裡亂亂的, 像是被槍掃射過...
2.老張對於小孩在車子裡吃東西, 總是大小聲地說把他的車子弄得很髒
3.不論是孩子還是妻子, 在開車門時不小心撞了一下, 他都會生氣地大聲嚷嚷
4.前陣子婆婆上來, 看到去年剛買房子的小叔家裡, 牆壁盡是小孩塗鴉, 家具變得二二六六...
婆婆大發雷霆地把小叔臭罵一頓, 只為了他沒能好好管教三歲小孩需維護家中一切!
5.我想送小孩去上學, 但我並不是因為「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
而是因為小真的厭食, 我想她應該是神經性厭食
從小就不愛吃東西, 不吃拉倒也沒效, 只好都由我來餵她....
但長期下來, 我想應該是惡性循環吧
她還是不吃東西, 要餵她就哭....餵到自己脾氣都變差了
所以才想說送去幼稚園, 至少老師應該不會強餵她吧
到底該不該呢?
全站熱搜